查看原文
其他

元朝70岁老人,宠幸18岁侍女,次日侍女苦苦要求老人写诗保命

长风文史 长风文史 2023-11-04

每天诗词故事  记得关注长风


自古老来风流之人很多,元朝文人姚燧在晚年也风流了一把,他70多岁了,有一次侍妾侍奉他沐浴,姚燧忍不住宠幸了她!
谁知一夜春风过后,侍妾跪在他面前泪眼婆娑的说:“老爷您昨晚一夜风流,好生厉害,倘若我就此怀孕,你百年以后,我母子可能性命难保,不如您此时留个证物给我吧!”
姚燧仔细一想,侍妾的话是有几分道理,于是挥笔写下一诗作为证物。没承想,这件证物几年之后果然救下了侍妾的性命!
姚燧,字端甫,号牧庵,河南洛阳人,元代的著名文学家、诗人。
虽说元朝时,读书人的地位比较低下,朝廷也不热衷于科举,所以读书人要想出人头地非常难。
但姚燧出身名门,祖上不少人曾在辽金两代担任过高官。而且姚燧的伯父姚枢,金亡后仕蒙,加入忽必烈的金莲川幕府,深受忽必烈的信任,所以他的起点比很多人都高。
姚燧三岁时父亲去世,之后跟着伯父姚枢长大,伯父视他如己出,将自己的学识倾囊相授。
在他十三岁那年,由伯父出面,认识了当时大儒、著名理学家许衡,并且跟着他学习,文采知识,日益见长。

十八岁时,姚燧在长安正式拜许衡为老师,学习理学,再加上他学习刻苦,长进很快。
二十四岁时,精通诗、词、曲、书、画的姚燧,“始取韩文读之”,深为其古奥硬朗、雄刚昂仰的风格所吸引,便决心改革当时以金文为正的文风。
由于他文思敏捷,经过他的努力,渐渐的他成了元代初期驰在文坛上名声大噪的人物,许多人千里迢迢地赶来见他,只是为了瞻仰他的风采。
至元十二年,姚燧被推举到秦王府做文学,开始踏入仕途,因他心怀百姓,见过战争的残酷,深知百姓艰辛,所以决心做一个为民做主的好官。
接下来的时间,他进入朝廷担任翰林学士承旨,又断断续续地任过大司农丞、江东廉访使和江西行省参政,都以尽职尽责著称。
大德十一年,元廷起用姚燧为荣禄大夫、集贤大学士、翰林学士承旨,知制诰兼修国史,主修史书,这也使当时文人对他推崇有加,奉之为文坛盟主。
在词曲创作方面,他改进词的格式,创作五字律词,开创“姚词”一派,将词推向一个高峰。
然而元代始终不待见读书人,这也让久居高位的他内心非常痛苦,而且宦海的暗潮汹涌,波云诡谲的政治生活,也让他活得很累,常常逗留在烟花柳巷之地,来寻求心理生理上的安慰。
对此姚燧也毫不掩饰,他不介意他人的眼光,仍旧我行我素的与名妓来往。当时有些名望和文采的歌姬,却皆奉姚燧为座上宾,因为姚燧会尊重他们,维护她们。
有一次,姚燧在宴席上发觉一女子容貌气质与众不同,散席后便将她唤来询问,在女子怯生生的话语中,知道了她悲惨的身世。
这让姚燧生起了怜悯之心,他便出面找到丞相求情。丞相平素十分敬重姚燧,以为姚燧要纳她为妾,便帮了这个忙。但姚燧却给女子找了一户好人家许配,让她过上正常生活,此事在京师被人传为盛事,都在夸姚燧仁德。
姚燧为政多年,步入迟暮之年的他辞官归乡,只是他虽然70多岁身体还很硬朗。

有一天晚上,姚燧心血来潮,便召来府上的一位侍妾来侍候。
鸳鸯被里成双夜,晚来一阵风兼雨,侍妾提出了自己的担心,若自己怀孕,而姚燧年纪又大,去世会被家里人她怀疑通奸,便让他留下点什么证据。
毕竟一个八十多岁的人还有心干这种事,还有能生孩子,没有证据说出去没有人相信。
看着眼前哭哭啼啼的侍妾,姚燧也心下赞同,于是就在她的肚兜上题了一首诗,诗云:
八十年来遇此春,此春过后更无春。
纵然不得扶持力,也作坟前拜妇人。
《题围肚诗》
倘若日后侍女真怀孕了,凭借此诗,姚府的人也能知道是他宠幸了这个侍女。
这首诗是姚燧一夜风流的感慨,感慨自己一把年纪了,经此一夜后,应该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吧。有了这一夜风流,自己百年之后,这个侍女也能给我上柱香吧。
诗中"八十年来"并不是实指,只是用来虚指年岁已高的自己。
事后没多久,姚燧去世,享年75岁,而那个侍妾果真有了身孕。姚府人看着肚子隆起的侍妾,根本不信是姚府的骨肉,便想给她安一个偷人的罪名将她处死。
面对咄咄逼人的形势,护子心切的侍妾,掏出衣襟上姚燧亲手写的诗词来自证清白,众人才得以相信,侍妾母子得以转危为安,并且过上了好日子。
当然过去数百年,这种事是真也好,是假也罢,都已经成为历史了,诸君且拿姚燧七十生子之事,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一笑了之吧。

END

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

点击下面链接 查看历史文章

王国维见妻子年老色衰,写下一首词,最后一句火爆朋友圈

晏殊的一首秋词名篇,富贵闲愁,清雅含蓄,令人爱不释手

“得饶人处且饶人”人人皆知,其实它上半句更霸气,读懂受益匪浅

喜欢记得点个关注和在看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